首頁  >  喝水知識家  >   >  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_馮勁驃醫師

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_馮勁驃醫師

 

 

 

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

 

        自醫學院畢業以來,即投身麻醉及重症醫學,凡二十餘年,日夕與高科技醫療為伍,親炙經濟發達,科技進步的年代,目睹醫療保險,推陳出新,醫療設施,日進千里的日子,然而,現代人面對疾病的威脅,卻揮之不去,無日無之,顯非現代醫學所能解決。

       

從顯微鏡的面世到微生物學的進步,從防疫注射到抗生素的大量使用,一度讓人興奮地誤以為,傳染性疾病已經絕跡,但自03年的非典型肺炎、禽流感、到09年人類豬流感的連翻爆發,不免讓世人驚醒,抗生素救不了亡。電療、化療、標靶治療等抗癌新利器,無法讓癌病減少,反倒讓癌病年年高據十大死亡原因之首,電腦斷層掃描、核磁共震、心導管、心搏節律器、搭橋、支架手術等高科技醫療,仍然將心腦血管疾病,高高保持在死亡原因的前二、三名,換肝、換腎等器官移植手術,不能使罹患肝病、腎病的病人減少,只讓等候移植的病人數目增加,醫院愈蓋愈大,分科愈分愈細,一旦踏進醫院,活像進了大觀園,東西南北分不清方向,各式各樣的醫療保險,五花八門的專科醫生,提供了多彩多姿的醫療服務,卻帶不來我們真正需求的身心平安和健康。

 

那麼,問題出在那裏?

        大學上有一段話:「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」,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發展,都存在一個先因後果的本末關係,疾病的發生、發展和預後,當然也不可能跳脫於這個因果關係之外,現代化的高科技醫學,強調了觀察和測量的能力,深信眼見為真,透過精密儀器,看到了前人無法看見的細菌、病毒,就直覺地認為這是致病的原因,誤以為把細菌消滅、將病毒殺光,人就可以恢復健康,醫學儀器看到癌細胞,量得出血壓值,也直覺地認為將癌細胞切除,將血壓值降低,病就可以治好,其實,這全都是疾病的結果,絕不是原因,是末而不是本,一味地捨本逐末,窮追猛打,只是藥愈用愈重,刀愈開愈多,而病愈治愈深,最後就推卸責任,不是責怪病菌的毒性太強,就說病人的體質有異,真是倒果為因,本末錯置,先後不分,而離道日遠,治病不求本,永無寧日。

 

那麼,疾病的本在那裏?
        道德經上說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」,這是萬物發展本末先後的次序,把這個本末先後的次序,弄個清楚明白,就比較能夠把握得住疾病的本質。可惜現在的醫學思維,絕大部份只專注在「萬物」這個層次上打圈,西醫固然如此,中醫亦不遑多讓,於是當人有百種十種病徵或症狀時,想當然地分門別類成百個十個病,分配到百位十位不同專科的醫生手中,發展出百種十種不同的檢查和治療的方法,大部份都沒甚麼療效,只落得費時花錢傷身的下場,其實,只要我們的眼界提高一點,把思維往上推一點,從「萬物」的層次提升一點,一切就柳暗花明了,正如颱風來襲,地面風強雨暴,空中烏雲密佈,但烏雲之上,仍然風平浪靜,陽光萬里。


     「萬物」這個層次,指的是見痛止痛、見咳鎮咳、遇發燒就清熱退燒,見失眠就鎮靜安神,完全只見表象,忽視根本,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。舉個例子,假如見有病人腹瀉,西醫會考慮細菌感染,於是做各種細菌培養檢查和抗生素敏感度測試,分成革蘭氏陽性菌、陰牲菌、嗜氧菌、厭氧菌等,每種細菌又找出好幾種抗生素來殺菌,精采異常。其實,只要人的免疫功能提高了,抵抗力增強了,不論那種病菌,人身都可以自行剋制。中醫呢?跟據辨證論治的原則,可能分為風寒、濕熱、食滯、肝鬱、脾虛等不同證型,每種證型又搜出幾個方劑,有經方,有時方,還有家傳祕方,好不熱鬧。如果是便秘呢?西醫只管來點軟便輕瀉劑,無效就強行灌腸通便,那管得了是什麼原因,中醫就再辨證論治一次,又分成熱秘、冷秘、氣秘、虛秘等,不一而足,一出手又是一、二十個方劑,自以為得其所哉,於是單一個大便異常的問題,就弄出十數種不同分類,分出了數十個不同治法方劑。同樣原理,當病人小便異常,或是頻數短澀,或是癃閉不通,中西醫們又各自發展出數十個方法來治療,名目繁多,各稱專家,而效果不彰。這就是停留在「萬物」這個層次的典型思維和做法,豈非庸手作為?


        古書早有言明:「腎主二陰,腎主二便」,無論是前陰後陰或是大便小便,一切泌尿生殖和排泄功能,都是腎氣所主,如今出現異常,那為腎氣是問就好,看看腎氣的虛實盈虧便了,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,不是簡明扼要得多?容易處理得多?而且腎無實證啊。這是從五行生剋和臟腑經絡來看問題,層次就提升了,也比較接近於本質了。那「一生二」這個層次指的又是什麼?就是「陰陽」兩字,也就是「血氣」兩字,「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」,只要血氣充盛,陰陽平和,身體會自我調節,安內攘外而確保健康,這是人體天生的自衛和自癒能力,說得更簡單一點,一個「和」字,陰陽調和,就是健康,陰陽失和,就是萬病的根本,治病求本啊!不懂陰陽之理,有如瞎子摸象,舉手投足便錯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神創造天地,起初「地是空虛混沌,淵面黑暗,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,神說,要有光,就有了光,神看光是好的」,混沌黑暗當然是陰,光,就是陽,從混沌黑暗到有光,就是先天真陽的開始,就是生命的開始,就是「道生一」的過程,而且,神看著是好的,說明生命因陽氣佈臨而展開,因陽氣作用而發展,因陽生陰長而成長茁壯,晚清名醫鄭壽全稱此為「人立命之根,真種子也」,故診症用藥,無時不以培養扶護此先天陽氣為先,陽氣充盈,自能陰陽調和,生長發育。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,每天在損陽折壽而不自知,一則用空調冷氣以涼外,一則食生冷冰品以寒內,例如寒冬時日仍吃西瓜、喝冰啤酒,西瓜可是天生白虎湯啊!本是夏季的水果,清熱之力極強,在寒冬時份清熱,不是雪上加霜,自尋煩惱嗎?一旦受點風寒,生病發燒,則急投抗生素和消炎藥,再加上靜脈輸液和冰敷,抗生抗生,顧名思義,把生都給抗了,還能活嗎?而炎字從火,火都消了,不就寒嗎?輸液冰敷,不是引寒入裏,引狼入室嗎?不就把身體陽氣都滅掉嗎?故知治病養生第一要務,就是去寒就溫,不損陽。這就是本啊!

 

        中國傳統文化,一向注重「和」這個概念,用之於養生防病保健,完全適合,儒家的教誨強調「人和」,希望憑著倫理道德的規範,使君臣有節,長幼有序,人與人的相處能趨於和協。道家的哲理偏向於「天和」,透過恬靜無為,淡泊自適的生活,達到人與大自然的和協。果真能夠「人和」,自然就沒有憤怒、沒有怨恨、沒有生氣、沒有抱怨等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,現代人的千百種疾病,絕大部份與這些負面情緒,負面心理壓力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關係,動怒生氣時,腎上腺素分泌增加,血壓飆升,心跳加快,血糖升高,胃腸潰瘍,無一不是身體健康的直接殺手,所以,聖經箴言上說:「喜樂的心,乃是良藥,憂傷的靈,使骨枯乾」,手術刀,抗生素,安眠藥,標靶治療,無一能為病人帶來喜樂,無一能夠達致人和,這病,能治好嗎?因此,治病養生第二要務,就是心平氣和,不生氣。

 

《恬靜無為,淡泊自適,達到人與大自然的和協》


        「天和」又是什麼?簡單說,就是回歸自然,順應自然規律的生活作息,也就是「順天應時」四個字,聖經創世紀的第一章,短短兩頁文字,重覆六次提到「有晚上,有早晨」這六個字,更重覆十次提到「各從其類」這四個字,晚上是自然界陽氣封藏收聚的時候,氣溫降低,一切歸於平靜,人與大自然相應,也應該卸下一天的勞累,停止活動,休養生息睡覺去,可那正是華燈初上,酒綠燈紅的時節,多彩多姿的夜生活正次遞展開,誰會上床睡覺?早晨陽氣升發,萬物生機活潑,人則可應時而起,活動工作,但現代人偏要蒙頭大睡,好夢正甜,誰能起床?這種日出而不作,日入而不息的生活方式,可稱之為「晚上沒晚上,早晨沒早晨」,完全違背自然規律,既不順天,也不應時,能不病乎?因此,治病養生第三要務,就是晚晚早睡,不熬夜。


        醫生診病後,多數會開個處方,那麼,「方」是什麼?易經上說「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」,把看似不同的萬事萬物,找出根本的共同屬性,歸到同一分類,聚到同一方來,包括時方、地方、五行、六氣等,總的來說,還是一個「分類」的問題,就是「各從其類」的問題,分類分對了,結果就吉,分類分錯了,結果就凶。地有東南西北,時有春夏秋冬,兩兩相應,更重要的,與自然界陽氣升浮降沉的運轉週期相應,東方,與春天,清晨,溫暖,對外舒展等同歸一類,是陽氣上升,因此,人要起床,展開活動,而西方,就與秋天,黃昏,涼爽,對內收斂等同歸一類,當然,是陽氣下降,因此,人要休息,停止活動,上床睡覺,這樣才是回歸自然第一步,是邁向天和的重要一步。


        內經靈樞篇裏有一段描述說:「故智者之養生也,必順四時而適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處,節陰陽而調剛柔,如是,則僻邪不至,長生久視」。疾病,是生活方式錯亂的總結果,從生活而來,必須從生活而去,生氣動怒也好,熬夜工作也吧,飲食冰品也成,最終的結果,不就是傷陽?不就是折損陽氣?陽氣一傷,陰陽失和,失和,就是偏,偏就成病。人活著,憑的就是一口氣,氣折損了,斷了,人也活不成了,因此,改變不當的生活方式,順應自然的作息規律,善待自己的身體,養陽氣,致中和,才是養生防病的根本。

本抓住了,末就能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