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居家淨水專題】 淺談內毒素與飲水的關係?
飲用水的微生物安全和人類健康息息相關,一直以來都得到高度重視。
國內外已經針對飲用水的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副產物展開系統研究,
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對其他重要風險因子進行識別和控制!
淺談內毒素,跟飲用水有關係嗎?!
根據維基百科說法,內毒素是存在於病原體如細菌內的天然化合物,具有潛在的毒性。一般來說,內毒素不同於外毒素,活的細菌是不會分泌可溶性的內毒素的。內毒素是細菌的結構成分,當細菌被溶解時而被細菌釋放出來。
內毒素是飲用水安全領域最新關注的一種微生物毒
內毒素是飲用水安全領域最新關注的一種微生物毒
飲用水的微生物安全和人類健康息息相關,一直以來都得到高度重視。國內外已經針對飲用水的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副產物展開系統研究,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對其他重要風險因子進行識別和控制。
內毒素是飲用水微生物安全領域最新關注的一種微生物毒,近年來國外研究中關於飲用水中內毒素污染的調查報導逐年增多,已經成為嶄新的關注點,但是國內還鮮見相關報導。飲用水中如果含有細菌、菌內毒素、病毒、藻毒素,會增加感染、罹癌的風險,甚至嚴重導致死亡,大部分的毒素可以被自來水廠或飲水系統初級過濾移除,然而有少部份毒素無法被徹底去除,很微量就會造成身體的危害,包含綠膿桿菌、大腸桿菌群、菌內毒素、病毒、藻毒素等。
內毒素到底是什麼?
細菌大致很粗淺的分成兩類:內毒素、外毒素,而這兩類細菌各有各的特點,兩者的差異主要在細胞壁的組成不同;
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的一種成分,叫做脂多糖。脂多糖對宿主是有毒性的。內毒素只有當細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壞菌細胞後才釋放出來,所以叫做內毒素。內毒素不是蛋白質,因此非常耐熱。在100℃的高溫下加熱1小時也不會被破壞;相對而言,外毒素為蛋白質,所以很容易被熱所破壞。內毒素脂多糖分子,雖菌種不一,毒素組成會稍有不同,但其內毒素導致的毒性效應大致類同。
內毒素具有極強的耐性熱性
-100℃高溫下加熱1 h仍無法使其失去活性, -常規消毒和處理措施不易將其去除.
-160℃條件下加熱2-4 h, -或用強鹼,強酸 -或強氧化劑煮沸30分鐘才能破壞它的生物活性。
居家飲水,內毒素會有什麼影響?!
內毒素是細菌的細胞壁組成,所以是一種基本的結構根本就不會傷害細菌,而人體會受傷害,是因為內毒素引起人體的免疫機制,就像是你被蚊子叮,也會引起免疫的機制。內毒素可以引起很強的免疫反應,使得很多細胞激素的釋放,這些細胞激素因內毒素的刺激,達到一種很高的濃度,會因而引起嚴重的體溫上升,血壓的大量降低,進而導致缺氧,酸中毒與休克。所以內毒素是引發人體自己的免疫反應失調,導致嚴重的後果,並非毒素直接作用把人體內的細胞殺死。總之,治療面對會產生內毒素的細菌時,不能急於把細菌殺死,還要試圖去抑制過量的細胞激素釋放。
資料來源
歡迎洽詢客服專線:0800-710-710